記不清是哪位大家說過:“名校不是靠幾個名師來教育人,而是靠學校文化來熏染人。”城口中學顯然明白這一點,并把學校文化尤其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在學校的角角落落。
一進學校大門,沿著斜坡而上,右側峭壁上鐫刻著金色的校園壁雕,既有從“嫦娥探月”、“四大發明”到“神六飛天”,從先圣孔子、教育家朱熹到教育家陶行知、學子們奮戰學海,從炎黃二帝、史學家司馬遷、詩仙李白、詩圣杜甫到文學家魯迅,從偉大領袖毛澤東、改革設計者鄧小平到紅軍革命追求真理、學習的好榜樣雷鋒等人物雕像,也有他們的至理名言,展示出磅礴的歷史畫卷和中華文化的厚重底蘊,優秀傳統文化、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盡情鋪展,無形中滋養著渴望的心田;左側花園內,矗立著竺可楨、華羅庚、魯迅、愛因斯坦四座漢白玉人物雕像及其名言,時時啟迪著學子們要勤奮學習、探尋科學奧秘。這些都是畢業校友所贈。
再往上去,對學校的了解會更深入。學校秉持“ren”辦學理念,倡導“寬仁,容忍,堅韌”。這種校園文化源自于城口的母親河——任河。城口中學臥于大巴山的柏家坪,枕于繞城而過的任河之畔。任河養育了世世代代的城中學子,城口中學以此為題,弘揚學校的核心文化。由“任”的“ren”音演繹出“仁”“忍”“韌”,與優秀傳統文化相承接,形成“寬仁,容忍,堅韌”的校訓、“德行以仁,學術以容,精神以韌”的校風、“寬仁厚德,兼收并蓄”的教風、“堅韌不拔,自強不息”得學風。學校還把這種文化鑲嵌在主要建筑上,辦公樓以“寬”字命名,如“寬弘樓”,生活區以“容”字命名,如“容裕樓”“容德樓”“容雅樓”,教學樓則以“堅”命名,如“堅韌樓”“堅毅樓”“堅正樓”。更重要的,學校力求把這種文化刻在每位師生的心中。
城口中學不大,占地98畝,但城口縣多年來只有這么一所完全高中,2018年又建設了一所學校——重慶師范大學附屬城口實驗中學(柏慶平老師支教學校),但在老百姓的心中學校很大;城口中學歷史未必很悠久,始建于1942年,但歷經70多年的滄桑,斑駁的樹蔭和錯落的建筑中,流淌著學校發展的基因。
孟子曰:“存乎人者,莫良于眸子。眸子不能掩其惡。”(《孟子·離婁章句上》)先從學校的門口、外觀看去,再一步步走進學校的深處,會有更多的了解和體會。我且慢慢走著!
新浪彩票





